當代科技圈有四大議題-「5G、AI、區塊鏈、大數據」,各路媒體不斷強調與報導:
「#你不可不知道的科技潮流」
「#未來人才的夢想領域」
許多人抱著:「這很重要、我該知道。」的想法,聽了各類趨勢論壇,看了好多篇懶人包,心中堆滿展望,卻從對現在實際應用的情境毫無頭緒。
其中大數據的應用最廣,卻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業務上我們或許會接觸到廣告投放、公司報表整理,但那僅只是基礎的數據應用,遠稱不了「大」數據。受限於市場規模,台灣罕有活用大數據做商業決策的企業。本週職涯履行家,很榮幸與Shopee 蝦皮台灣 BI team Manager Aaron 聊聊他心中的數據應用。蝦皮近幾年的迅速擴張,便依賴強大 BI team 提供的數據分析,以及藉此而生的商業決策。
(其他播放平台:https://linktr.ee/creatingourfuture)
♦ EP05 訪談綱要 ♦
2:35 MBA 與數據分析工作間的關聯
4:28 Business Intelligence 的範疇
7:03 Data Team 裡每個崗位的職責
14:18 身為主管在乎的人才特質
21:28 Aaron眼中的蝦皮
29:35 對現今「大數據」成為潮流的看法
35:08 數據會往哪裡走,你之後又會在哪裡?
♦ EP05 精彩節錄 ♦
職涯流轉各界,最後情定電商業
「電商象徵著一個產業的轉移,零售業上網後有了許多變化。加上科技的輔助,帶來很多刺激跟好玩的東西。」
Aaron 在電商產業打滾十年時間,但他不是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踏入這個業界。回顧 Aaron 的職涯,早年待過汽車公司、3C 用品公司,直到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就讀 MBA ,在 Amazon 這間世界頂尖的電商公司實習後,開啟他對電商未來的無限想像。
MBA 畢業後,Aaron 回到台灣,在當年頗具影響力的入口網站- Yahoo 擔任項目經理( Category Maneger ),而後陸續在 eBay、3M 等世界級的電商企業任職,直到 2018 開始在蝦皮台灣擔任 Business Intelligence Manager,負責管理整個數據團隊。
MBA 畢業進入 BI 領域,活用運用數據的歷程
一圖流教你什麼是 "BI"
BI( Business Intelligence )究竟是什麼?翻成中文叫做商業智慧,簡單來說便是用資料探勘 、雲端計算、數據分析等技術解讀商業資訊,而提供給管理階層做為決策判斷的參考「智慧」。操作上跨及 data science(數據科學/資料科學)、機器學習、甚至深度學習等領域。
(釋義參考 INSIDE:【硬塞科技字典】什麼是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這些技術領域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精熟,Aaron 回憶整個歷程,認為是漸進式的。早期工作範疇主要是行銷,但大部分的決策都透過數據的攫取去做執行,Aaron 也因此不斷提升對數據領域的技能與認知,以改善商業決策的能力。
其中一個例子是,Aaron 在 Yahoo 擔任項目經理( Category Maneger )時,其中一項固定業務,就是持續觀察商城裡每個商品類別在不同時間段下的數據變化,這項業務需要自己從數據庫裡抓出資料進行分析。Aaron強調:「裡面的箇中奧妙,就是如何結合與賣家的對談、對市場的觀察,把數據挖得更深。」
這樣跨領域的職涯,也造就 Aaron 多元的思維模式。「假設我只是做 Data 的角色,其實會不知道他們要這個 Data 做什麼。但如果我有經歷過類似的狀況,甚至還能跟他們說,你是不是還需要什麼的東西,讓整個工作流程變得更完整、快速,不用遇到問題再反覆來回。這在要求速度的電商產業相當重要。」
Aaron 表示,自己的興趣一直在於,怎麼把數據跟面前的商業問題結合並落地,這個過程中 Aaron 可以感受兩樣東西:永遠在學習新的東西,而且永遠可以把新的東西,放在現實的場景,讓他幫助眼前的現況。兩樣分別是左腳與右腳,構築出把自己不斷往前推進的過程。
商學院畢業後,一個數據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的成長路徑
數據分析師必須可視化資料並分析
商學院畢業的新鮮人起初進入數據領域,大部分是擔任數據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的角色。 數據分析師負責把數據轉換成可以看到的 insight,以及真的能執行的決策。這個歷程會需要自己到數據庫(data base, DB)裡把數據取出來,想當然爾會需要寫 C 語言。而怎麼得到能滿足其他單位的數據,協助他們做決策,是初期需要鍛鍊的基本功。
隨著日常的經營,慢慢熟悉數據端的資料儲存結構,以及商業端的決策需求後。更進階的數據分析師要能開始主動給其他團隊提供建議,並以數據的角度點出營運端看不到的盲點。
另外一個要點是與數據工程師 (Data engineer)的協作,數據工程師負責把商業活動上的數據,用他們處理過的架構儲存起來。Aaron 用了一個生動的譬喻形容 Data team-如果把 Data team 比喻成一間廚房,數據工程師就是負責分類、梳理食材,讓儲藏庫裡的食材可以直接烹調。
企業嚮往在商業上運用 Data ,但難以克服的三個難關
「這裡有個很基礎的問題:大家一直在喊 Data,但 Data 從一個概念到他落地,過程非常漫長。」
當每間公司強調數位轉型,想將 Data 轉化為競爭優勢,改善產品和服務時,Aaron 強調 Data 系統建立有必經的三個難關:
一、要完善基礎架構
整個基礎工作,比如指令管線化(Data Pipeline),如果做的不夠好,廚房的儲藏室就沒有食材,完全無法做出應用。
二、考驗領導技巧
團隊的管理者有沒有足夠的 mind set,建立起一個組織,裡面的每個成員都有能力把 Data 轉換為實際的呈現。
三、Data 必須與日常生活結合
這是聽起來最簡單,但也是最難執行的一點。Aaron 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當你用資料模型推導出一個建議的作法,怎麼讓在銷售領域有十年經驗的經理人能夠接受?」除了仰賴溝通能力,涉及的知識也不只有 Data,更關乎你對整個企業的組織架構的了解,以及成員間的信賴度。
然而,Aaron 也提到:「Data 的好處就是可以反覆的測試,這樣就有足夠的例證去說服人-乍看反直覺、背離經驗的決策,才是有效率的,甚至能在其中找到自動化的可能性。 」
Aaron 眼中的蝦皮:年輕、快速、重視協作
轉載自 Shopee 職業發展
提到蝦皮的特色,Aaron 馬上強調快速這點。「電商公司的工作步調普遍很快,而蝦皮又是其中我待過數一數二快的。公司價值裡,甚至就有一項寫著:『We run!』」。
此外,蝦皮成員的平均年齡大約落在29歲。Aaron 明顯的感知到這個世代的工作精神,跟以前的世代不太一樣-大家會在過程中儘量享受趣味,盡全力的把結果傳達出來。譬如 Data team 的位置旁邊就是社群團隊,所以他們突然跑來拍照錄影,甚至名人走來開直播,也已成為日常的風景。
蝦皮在台灣已成為人才爭相進入的知名企業,身為主管的 Aaron 常面對無論能力與經歷都十分優秀的年輕人。如何做出篩選?Aaron 最強調協作能力。
「一個人選的能力不管再好,重點是他能不能溝通協調,擔任一個 Team Player」
Data team 的角色很多元,思維模式也截然不同,必須互相協調,所以遇到能力很強,但協作不那麼好的應徵者,Aaron 會十分遺憾。「他縱然能有很棒的發想,但因為無法跟其他人好好相處,反而不能讓這個發想被執行出來。」
協作也包含跨部門的溝通,Aaron 時常跟組內的成員強調,一定得跟提出數據需求的對口好好確認使用場景,甚至可以參與他們的會議。Aaron 再次強調:「因為data的東西,如果沒有那些商業的知識,當成一個基底的話,你做出來的東西,其實都是一種...自大的結果。」
想了解與 BI 相關的工作嗎?
Yourator 上也有許多企業正在徵才喔,點 看 BI 職缺 瀏覽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