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迷惘的時刻,無論是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還是工作多年的職場老手。本集《職涯履行家》邀請到 Podcast 《那些學校沒教的事》節目創辦人 Janet 分享她的經驗與觀點。Janet 即使擁有美國資工名校學歷、矽谷新創工作經驗,以及回台灣後的管理職位,但 Janet 坦言她人生的不同階段仍會感到迷惘。而她會如何看待並處理這些迷惘?讓我們一同探索如何與迷惘和平共處,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航向。
收聽本集 Podcast
本集目錄
迷惘是人生常態 不是你的問題
無論學歷多高、履歷多亮眼,迷惘都是每個人生階段的必修課。重點不在於如何避免迷惘,而是學習如何與它相處。
人生迷惘就像感冒一樣,是人生必經的季節性困擾。Janet 在訪談中笑稱,迷惘似乎是人生每個階段都會出現的狀態,只是面向不同而已,許多人以為只有自己陷入迷惘,但其實並不然,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或事業有成的人,內心深處也時常感到困惑。而承認迷惘是面對它的第一步,當我們接受「感到迷惘很正常」這個事實,就不會因此感到羞愧或自責,迷惘不是缺陷,而是成長過程中自然出現的心理狀態,它提醒我們需要停下來思考、調整,甚至重新規劃前進的方向。
人生各階段的迷惘樣貌
每個年齡層都有其獨特的迷惘挑戰,了解這些共同經歷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坦然面對自己的疑惑。
初入職場:職涯該往哪裡前行
「即使擁有高學歷,也不代表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或很擅長做什麼。」Janet 坦言,二十出頭是她人生中最迷惘的階段。剛畢業踏入社會,縱使擁有美國頂尖資工名校的學歷,她依然不清楚自己真正擅長什麼,或者能把什麼事情做好。這種大學到職場迷惘的過渡期特別令人感到無所適從。初入職場時,沒有實戰經驗往往導致不安和缺乏自信,常常質疑自己的選擇和能力,更別說要明確規劃未來的職涯方向了。
職場中期:尋找理想工作狀態
進入職場五到十年後,迷惘的本質開始轉變。Janet 現在的迷惘,是如何找到理想中的工作狀態——是繼續在企業體系中往上爬?自己創業?還是成為對公司有重要貢獻的獨立個體?
Janet 還提道,當已經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也有一些成功經驗後,反而會開始思考接下來的職涯發展該往哪個方向前進,像是如何在工作中融入自己喜歡的元素,例如跨文化交流、創意發想等,讓工作不只是謀生工具,更能滿足個人成長與價值實現的需求。
➤ 延伸閱讀:破解職涯迷思!轉職很難? 關鍵在這些思考步驟 專訪 BetweenGos 創辦人 Grace
如何與迷惘共存 並且找回方向感
面對迷惘,我們需要的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它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之道。
一、承認迷惘很正常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Janet 強調不要因為感到迷惘而自我苛責,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當我們不再視迷惘為失敗的象徵,反而能以更平靜的心態去面對它。
二、積極應對
Janet 建議在每次遇到迷惘時,要有一些技能或工具庫來幫助自己找回方向和動力。她通過學習身心靈相關知識、深入認識自我,逐漸掌握了面對迷惘的方法。積極應對意味著不放任自己沉浸在迷惘中,而是主動採取行動去解決它。
三、請教前輩
「在迷惘時,我會找身邊的朋友或前輩聊聊他們的經驗。」Janet 分享道。與比自己更有歷練、從事自己嚮往工作的人交流,不僅可以獲得方向指引,避免不必要的比較,還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資源或工作機會。
四、多元嘗試
Janet 回顧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經驗時提到,雖然當時進入新創公司並非她的首選,卻意外地給了她探索職涯的空間,並發現自己喜歡與客戶溝通和接觸行銷。職涯早期的多元嘗試,即使不是最理想的選擇,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學習機會和成長空間。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勇於嘗試,擁抱不完美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行動是找到方向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Janet 在訪談最後送給同樣身處迷惘的聽眾一句話「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她解釋道,在剛進入社會時,人們往往對工作和生活抱持許多太過美好的想像。與其追求完美,不如先說 Yes 放膽嘗試。
「隨著年紀增長和經驗累積,會發現當真的很想要某樣東西時,會出現一些資源、人或機會,而這些發生的路徑是完全無法預料的。」Janet 鼓勵大家,特別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多運用直覺來評估最壞情況是否在可承受範圍內,然後勇敢嘗試。在多方試錯和嘗試之後,這些經驗會成為未來的養分,在選擇自己的道路時能有更清晰的路徑。
➤ 延伸閱讀:如何顯化理想工作,教你突破限制性信念向宇宙下訂單?專訪顯化小魔女九粒
⭐️ 轉職到 Yourator 找好工作!
⭐️ 聽 Janet 分享更多職場軟實力心法:Podcast 《那些學校沒教的事》
💯 喜歡這集節目也歡迎到《職涯履行家》Apple Podcast 底下留言 + 5 星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