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Mark Shih, (本文原刊於 Worklife in Japan, 授權 Yourator 編輯後轉載)
Yourator 導讀:很多人對於日本的印象是一個由超大型企業主導的經濟體,但其實新創精神近年也在日本遍地開花。畢業後進到大企業工作到定年退休,不再是年輕人唯一的選擇。本篇文章專訪了日本觀光線上媒體雜誌 Matcha 的創辦人,帶你一窺日本新創旅遊內容平台的工作,以及新創如何慢慢的改變日本社會。
如果你常看日本經濟新聞的話,可能會有一個印象:日本大型公司似乎在引導著日本產業的改革 (參考文章: 傳統日本企業的不傳統 ), 但這或許只是日本新創在媒體的曝光較少。 這次 Worklife in Japan 有機會訪問到日本觀光線上媒體雜誌 Matcha 的創辦人, 希望可以藉著這個機會讓大家可以從新創公司的角度來更深入觀察日本市場。
Matcha的創始人是青木優, 今年26歲。 他在創業之前的個人經歷非常精彩, 在他的部落格有詳細的敘述 (日文連接: Hibilog )。 簡單的說, 他在大學時休學一年, 花了7個月當背包客環遊世界一周, 這個經歷當時被日本很多的媒體報導,也因此建立了許多產業的人脈。 大學畢業之後, 他認為日本有很多地方是外國人, 甚至是日本人都不知道的。 這個想法也就這樣成為了他創業的原點。 自從2013 創立之後, Matcha 現在已經有支援9種語言,獲得日本全國各縣政府與企業青睞, 是在網路上知名的日本旅遊網站之一。
問1: Matcha的展望是成為一個跟世界連接的訪日媒體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訪日メディア)。 現在已經經營了兩年多, 在想法上有什麼變化嗎
青木 Matcha 的方向從一開始到現在其實都沒有變。在我環遊世界回來之後, 有再花了一些時間去環島日本, 真的覺得日本有許多有魅力的地方還沒有被發掘, 讓我一直很想把日本的景色給人文介紹給世界所有的人。 從公司正式成立到現在, 當然有摸索跟困難的時期, 但是現在營運已經漸漸的上軌道。 接下來希望可以把我們的用心傳達給更多世界各地的讀者們。
問2: Matcha現在有9種語言版本 (英,韓,繁中,簡中,印尼,泰,越,日,簡易日文 ),在選擇選定支援語言時有什麼參考的指標嗎?
青木 一開始的英,韓,繁中,簡中文是根據訪日遊客的市場大小決定, 之後東南亞系的語言則是公司關係者的建議。 結果論來講也剛好抓到了這幾年訪日遊客的趨勢。 日文方面的文章則是除了一開始是用來當作翻譯成其他語言的基準, 也是希望讓日本讀者能多發掘自己不知道的日本。 另外一個附加價值則是用來推銷 Matcha, 讓潛在的日本客戶了解我們在做什麼。 簡易日文是我們和日本外國語大學合作, 嘗試提供一些文章給想學習日文的外國人練習。視覺上減少漢字的呈現,漢字上為加註平假名,而每篇文章都有其他語言能對照閱讀。
問3: 目前那些文章是讀者反應最大, 或是自己覺得很意外受歡迎的文章?
青木 每個語言版本的熱門文章都不一樣, 我覺得也反應了各國人欣賞日本的角度。 譬如在中文版本裡, 最近針對“天氣的穿著搭配”以及“浴衣的穿法”反應很好,英文版本則是“介紹伴手禮的文章”很熱門。 不過中英文, 甚至日文反應都不錯的反而是一篇“介紹如何在便利商店如何買咖啡的文章”。 在文章公開之前,其實沒有想過反應會這麼好,但是台灣出身的團隊成員告訴我這是因為便利商店的服務大多只有日文顯示,就算外國人想買也不敢輕易嘗試。但是為什麼日文的反應也不錯就還是一個謎…
問4: 現在 Matcha似乎有特別注重繁體中文的內容。 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
青木 Matcha 一開始是用日文文章翻譯成不同國家的語言。這個情況在有外國編輯加入 Matcha 之後開始有些變化。 現在看回去雖然覺得很明顯, 但是當時只有日文編輯時的盲點是我們只以日本人的角度看日本。 而外國人看日本時會有很多對日本人是理所當然, 但是對外國人卻很有趣的視點。 台灣人看日本的角度更是細膩。 當我們的台灣成員 Miho 開始嘗試用中文撰寫原創文章時很快就反應出了好的使用者數據, 我們就決定把繁體中文文章產量拉高, 並也用繁體中文翻譯到別種語言, 讓我們的文章有更多元化的呈現。
問5: 將來Matcha有什麼新的展望嗎?
青木 我覺得網路媒體有三大種類。 一個是 platform (平台型), 由讀者或是達人自發的上傳資訊。 一個是 Curation (整合型), 把網路現有的資料整合成容易閱讀的方式。 Matcha 是偏向 editorial (編輯型),會讓編輯者到各地取材, 再用自己的觀點去詮釋。 這種做法有兩種優勢, 一個是讓員工去日本各地親身體驗, 保有工作的熱情。這樣員工也才能自己的熱情傳達到文章, 再傳達到讀者身上。而這種方法的弱勢則是 scalability (擴展性), 因為我們必須投資相對的人力和資源。 所以新文章的更新速度跟不上 platform 或是 curation 型的網路媒體, 但是我還覺得這樣才能寫出有深度的文章打動人心。 這幾年日本許多業界對訪日旅客群的經濟效應非常重視,相對的廣告預算也很充裕,但是長遠來講 Matcha 不能依賴這個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最近我感受到的是雖然我們編輯團隊常常到日本各地出差, 但是每一次只能在一個地方待兩三天。 將來可能會需要有人常駐,深入的感受日本各地的特色。這樣應該可以找出新的商業需求,那時候 Matcha 說不定可以從媒體轉變成一個新的角色。
問6: 最後在你的部落格上面敘述你創業的思緒時, 有提到你聽過的一句話:日本的文化在世界各地流行, 但是日本人還沒有辦法在世界各地都做生意 (日本の文化は世界で流行っているけれど、日本人がそこでビジネスできていない) 現在你對這句話有什麼新的見解嗎?
青木 現在的情況或許有好一點, 但是我覺得還是有不足的地方。 Matcha 的經驗其實剛好可以拿來借鏡。 一開始我們可能不自覺的認為以一個日本人的角度去介紹日本才是正確的。如果外國員工沒有機會去嘗試新的做法, 或許我們一直不會有辦法發現原來用外國人的角度介紹日本才會讓讀者更有親近感。 我覺得許多日本企業還是有只相信日本的成功經驗的成見。 但是世界各國的文化人情都不一樣, 有時候還是需要去放下身段去嘗試新的做法。 也因為有了這個啟發, 我希望 Matcha 內部可以有更多的不同國家文化的刺激, 才能產生更好的化學作用。
後記: Matcha的辦公室就在淺草雷門寺附近, 一層沒有隔間的大樓裡。 10個正社員裡有4位外國人, 其中有兩位是台灣員工。另外兩位則為羅馬尼亞與孟加拉人。在辦公室的牆上有貼著許多公司的規矩和標語, 但是我們在用中文聊天的時候, 其他員工似乎也很習慣不熟悉的語言出現在辦公室裡。其中一位台灣成員 Miho 提到 Matcha 跟她之前待過日本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雖然許多員工都是出身於日本企業文化, 而是他們很能接受新的做法,重視每個人的多樣性。 這或許就是日本新創可以帶領的企業改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