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多元性、公平與共融」(縮寫:DEI,全稱: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的理念實際導入企業運行與治理,已成為時代趨勢。DEI 的概念是什麼?為何重要?人資在面試流程中,哪些提問可能會悖離 DEI 價值?
Yourator 編輯團隊特別彙整了 DEI 的基礎概念,以及在 DEI 原則下「八個不能問的面試問題」,幫助各位招募夥伴將 DEI 價值融入招募流程,有感提升雇主品牌形象。
防治就業歧視!DEI 是什麼?
依照麥肯錫公司網站的說明,「多元性、公平與共融」是三個緊密連結的價值,向不同的群體提供支持:
Diversity 多元性
「多元性」關注企業的員工組成、誰是企業的員工,依照不同的社會群體,可以分為性別多元(gender diversity)、年齡多元(age diversity)、種族多元(ethnic diversity)等不同子分類,若企業的員工組成能夠具備多元的群體身分,能夠提升企業內部的多元性。
Equity 公平
「公平」的重點在於公平對待所有人,不能因為員工的身分,使員工在機會、工作結果上有所不同。舉例來說,企業員工的生理性別是男或女,不應該影響他們在公司內部升遷的機會。而這裡指的「公平」(equity)與「平等」(equality)不同,公平追求結果的相等,可以因個人狀況,提供能達成結果相等的協助,平等只強調對相等的對待所有人。
Inclusion 共融
「共融」聚焦在企業對不同群體的廣泛接納,不同群體身分的員工都應該能在企業中,感受到聲音被聽見,讓不同群體在企業中都能做出有意義的貢獻。營造友善的共融氛圍,不同群體感受到聲音能被聽見後,會更願意舒適、開放地在工作環境中交流想法。
招募流程融入 DEI 的重要性?
如同前述,一個在各個層面落實 DEI 的企業,能夠塑造一個開放交流的環境,擁抱不同群體的聲音,替企業提供不同視角的洞見、改善公司內部的決策品質。此外,DEI 的實踐也能累積員工對於企業的歸屬感,長期達到留才、維持高留任率的效果。
2022 年國內媒體《女人迷》的〈DEI 白皮書暨 2022 千人職場調查報告〉指出,有超過 96% 的問卷填答者認為,企業是否具備 DEI 是個人決定是否加入企業的關鍵。招募流程是求職者或未來員工接觸企業的第一步,印象影響是否加入的決定、日後在職場中的表現;因此,在招聘流程當中,落實 DEI 理念能夠有效替企業爭取傑出的人才,並有效促進企業員工的整體表現。
此外,部分跨國企業對於客戶會要求繳交 DEI 報告書,若要尋求業務上的往來與合作,勢必要在公司內部的決策與營運上,盡可能導入 DEI 概念的實踐。
延伸閱讀:「雇主品牌」為什麼值得經營?何則文:4 步驟加強企業人才永續性
可能不符 DEI 原則,違反就業服務法(就業歧視)的八個面試問題
DEI 在招募流程中,具體可以落實在面試過程和提問安排中,招募人員應盡可能公平地對待每個求職者。
在面試的過程中,若對求職者刻意詢問群體身分的問題,甚至將群體身分納入錄用考量因素,就能會減低企業在 DEI 落實上的形象,營造不夠友善的職場氛圍。
簡而言之,個人的群體身分不應該成為面試提問的重點。
若有進一步的歧視行為(像是:以群體身分決定錄取與否),還可能觸犯就業服務法第 5 條第 1 項的規定,並被依該法第 65 條處以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為保障國民就業機會平等,雇主對求職人或所僱用員工,不得以種族、階級、語言、思想、宗教、黨派、籍貫、出生地、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容貌、五官、身心障礙、星座、血型或以往工會會員身分為由,予以歧視;其他法律有明文規定者,從其規定。
另外,並不是所有隱私資訊都可以要求求職者及員工提供、告知,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2項第2款中也規定,「雇主招募或僱用員工」不得違反求職人或員工之意思,留置其國民身分證、工作憑證或其他證明文件,或要求提供非屬就業所需之隱私資料。若違反規定可能會依該法的第 67 條,被處以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 勞動局就業歧視禁止宣導頁面
以下列出常見可能踩到 DEI 紅線的問題,提供企業人資參考:
1- 目前的婚姻狀況?(婚姻狀況)
在面試的過程中,若向求職者詢問「婚姻狀況」等問題,無形中在告訴求職者個人是否有伴侶等因素,可能會影響職場上的機會,也顯示企業對某些群體不具共融性。再者,若於面試時,向求職者明示或暗示職缺「不歡迎已婚、未婚」的身分,也會有觸法之虞。
2- 有沒有小孩?父母需要照顧嗎?(家庭狀況)
部分雇主期盼員工能夠全神貫注於工作之上,並會在面試過程探詢求職者的家庭狀況,但此舉已經嚴重悖離 DEI 的概念,個人的家庭狀況與是否適配職缺沒有直接關聯,這樣的提問無法落實多元性、公平與共融的原則。
3- 性取向和性別認同是什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
「性取向」、「性別認同」也並非人資於面試時應該詢問的項目,這兩個項目顯然不是用以評估個人能力的指標,國內的就業服務法中,也明文指出不得因「性別和性傾向」歧視求職者。
4- 平常拿香嗎?會不會上教堂?(宗教信仰)
雖然部分台灣的公司行號會有定期祭祀的傳統,但「宗教信仰」亦是群體身分的一種,不該將個人的宗教信仰、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習慣,當作是面試時的提問,甚至用以決定錄用與否。
5- 請問你今年幾歲?(個人年齡)
「年齡」與求職者能否勝任職務無關,在面試時,最好避免詢問求職者的年齡,也不能讓存有刻板印象的看法(例如:年紀大體能比較不好、工作技能學習跟不上等)出現在面試題目當中。
6- 你是哪裡人?(出生地與種族)
詢問「出生地」、「種族」也不是面試中應該出現的提問,「你是哪裡人」之類的問題常作為陌生人間開啟對話的主要話題之一,但「出生地」、「種族」等資訊也牽扯到群體身分資訊,不適合在面試時特別詢問。
7- 你應該不是身心障礙者吧?(身心障礙身分)
身心障礙也是群體身分,實踐 DEI 概念的面試過程中,也必須對身心障礙者公平對待,不該特別詢問求職者是否有身心障礙身分。另外在法律層面,過往法院的判例中,具有身心障礙身分的求職者在面試的過程中,並無主動揭示身心障礙身分的義務,雇主不能因此有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對待,在就業服務法當中,也明確規定禁止因身心障礙身分歧視求職者。
8- 這次的總統大選投給誰?(政治立場)
政治立場、思想與黨籍等等個人的身分或認同,在 DEI 的概念下,不得作為面試評斷求職者的標準之一。因此,「上次選舉投給誰」之類的問題,不會在遵守 DEI 原則的面試中出現。
結語:問好問題是達成 DEI 目標的第一步!
DEI 是當前企業營運及治理的趨勢,有助於企業的留才、企業決策品質的提升,近年來有愈來愈多跨國企業紛紛導入,甚至要求往來客戶也須跟進 DEI 的實踐。面試過程是求職者開始認識一間公司的重要櫥窗,影響未來員工對公司環境的反應與行動,若想透過 DEI 的導入達成潛在效益,必須從面試過程開始改變。
➤ 相關閱讀:
7 步驟創造良好的員工入職體驗,2023 年輕鬆提高員工留任率與工作績效!
P世代是什麼?與Z世代有什麼差別?企業該如何招募及管理新世代年輕人才校園徵才技巧分享:AI 公司創辦人為你揭秘!履歷數成長 800% 的五大訣竅
(圖片來源:臺中市政府勞工局)
Last updated: 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