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校園後的第一份工作該怎麼選?
本篇文章節錄 Yourator CEO Lydia 在 Worklife in Japn 的春季迎新交流會分享內容。從自身職涯旅程,和你分享應該如何利用新鮮人的優勢,在第一份工作累積自己的職涯資本。
本文目錄:
創辦 Yourator 人才媒合平台之前,在日商學到的事
Lydia 的第一份工作是在 Boston Career Forum 找到的。Career Forum 是一個由日本的人資公司 キャリタス (Career-tasu) 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就業活動,目的是幫助日本企業在全球找到英日語的雙語人才,而 Boston Career Forum 是其中最著名的活動之一。她在 BCF 中獲得日本企業 GREE 的青睞並順利入職。
當時,隨著網路產業的快速崛起,許多日本的網路公司進入 IPO(首次公開募股)的階段,加上數位人才尚未成為就業市場主流,導致日本的網路產業出現了龐大的人力需求。而 GREE 面臨著要和競業搶人才的困境,他們選擇了較特別的一條路——大量招募「新卒」和來自其他產業的人才,再透過系統化的培訓,讓他們成為自己的數位人才。
通才思維、跨領域學習,拉高你在職場的天花板
要讓沒有網路產業經驗的人成為數位人才,Lydia 提到了三個要點:知識體系化、人才培育和人事制度。要將這三個要點串連起來,最重要的態度,也是台灣和日本最大的差異,就是要擁抱「通才思維」。
Lydia 向我們舉例,台灣和歐美國家的企業在開職缺時,都是開「XX Specialist」,因為他們採用的是「專才」的人才思維;而日本在採用新人時,主要是採用「通才」的模式。在通才的模式下,新鮮人的職稱是「綜合職」,他們會接觸到人資、法務、財務、行銷、專案管理等多元的領域,有些公司甚至會讓新人在各部門間輪換。
台灣和日本的差異也體現在創業者方面。台灣的創業者比較多是「專才」出身,雖然專精特定領域,但成為老闆後要同時面對稅務、法務等跨領域的問題,容易遇到瓶頸;反觀,日本的創業者通常有經歷過「通才」的訓練,所以他們有公司的全局觀,以及總體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 延伸閱讀:
第一份工作的企業文化,定義你未來的職涯
「你會變成什麼樣子的一個人,跟你在第一間公司體驗到的經歷,有非常大的關聯性。」Lydia 分享,由於當初進入 GREE 時,GREE還算是一間新創公司,所以保有非常強烈的新創思維。公司鼓勵他們要對事物保有好奇心、做邏輯性的思考,以及最重要的「can do spirit」,也就是勇往直前的自信。她說,GREE 的企業文化對她的職涯有非常大的影響,乃至於她創業做人才招募時,也會以這三點作為她的要求。
不過,Lydia 也想提醒滿腔熱血的新鮮人一件事:「在工作的前一、二年,都是公司在養你。」在這段時間,你帶給公司的產值會低於公司付給你的薪資,但這並不代表你無能,而是培育一個人才本身就需要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只要累積了足夠經驗,你自然也會成為公司的助力。
那麼,在你開始為公司賺錢之前,可以如何幫助公司呢?Lydia 說,身為新鮮人,你如果可以為辦公室注入活血、協助建立好的辦公室文化、增進同事間的氣氛,這也會是非常大的貢獻。
➤ 延伸閱讀:
頭兩份工作,決定你職涯的 80% ?! 新鮮人必知的好職場 5 大特徵
Lydia 給職場新鮮人的 6 個建議
-
不要過度糾結在產業與職種,而是選擇跟優秀的人一起工作
“You are the average of the five people you spend most time with.”
慎選你的工作夥伴,和優秀的人一起工作,你會被他們影響而變得更優秀
-
你其實不是在幫公司工作,你在為你自己工作
你的努力都不是為了公司,也不是為了你每個月領的那份薪水,而是你未來的職涯道路
-
早年的工作態度會影響你一輩子
從三天的表現可以看出你未來三週的表現,從三週的表現可以看出你未來三個月的表現,從三個月的表現可以看出你未來三年的表現
-
不要太常換工作,會傷害未來的自己
太常換工作雖然對年輕人來說沒什麼,但如果未來要成為高階經理人的話,這個經歷會成為你的劣勢,因為這攸關別人眼中你的技能包是否完整。
-
維持好自己的名聲,讓你少奮鬥好幾年
名聲是累積下來的。讓別人對你有正面印象,在職場上會順利非常多
-
限制自己的職能 = 限制自己的職涯
不需要太糾結於自己「想做」什麼工作。只要你在職場往上爬,你會需要兼顧更多單位,讓你早期在任何單位的所學都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