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oi 自 2011 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十個年頭,並一步一腳印的發展成為在全球擁有五個據點的跨國設計電商品牌。作為十週年的特別企劃,特別以「 Co-create the Future With Pinkoi 」為題,前後進行「工程場 Tech Career Talk 」與「產品場 Product Talk 」兩場線上論壇。於 9/8 率先登場的 Tech Career Talk 由 CTO Mike Lee 開場,分享 Pinkoi 草創期的故事以及工程團隊的進化史。
Pinkoi 在新創圈以擁有高效、組織性強的工程團隊聞名,Tech Career Talk 論壇主題分享橋段由擔任 iOS Team Lead 的 Harry Li 與擔任後端工程師的 Liyang Zhang 為聽眾解密:軟體工程人才除了寫程式,如何在組織發揮更多影響力?Pinkoi 又是如何將團隊協作效率最大化 ,維繫光速成長的工作環境?
工程組織規模化的秘訣:介面溝通、Squad Team 制度、Release Train
iOS Team Lead Harry 帶著聽眾了解 Pinkoi 的工程生態與團隊協作的挑戰。Harry 表示:「公司規模越大,成本與問題就可能加被放大,會需要花費更多的溝通時間,在溝通上如果 A 先問 B,B 再問 A,之間的轉介討論、重複溝通,將成為公司最大的隱形成本 ,尤其現在 WFH 的模式裡,溝通又更為重要。」
一、介面溝通:克服溝通問題、聚焦討論、釐清定義
Harry 特別點出一種——「我以為你以為的我以為的以為」的模糊情境——很多團隊在溝通討論時,會出現雙方彼此以為想法一樣,實則完全不同的現象。Harry 表示透過「介面溝通」,便能克服溝通問題、聚焦討論、釐清定義。
-
什麼是介面溝通?
介面可以是一個文件、格式或流程,大家擁有遵守相同內容的共識,做事會更有效率,不會彼此依賴。介面能幫助團隊溝通,不一定要是一個程式、自動化流程、導入工具等等,而是可以適用於任何職務上的溝通工具。
「介面共識」讓工程師們可以一起定義 Coding Style,使呈現上有固定的排序、架構,進而讓內部溝通一目了然。透過建立介面共識,不只能強化團隊共識、加強彼此協作,並且權責分明,讓彼此專注於需求討論,減少無效溝通。
-
介面溝通帶來的時間成效
假設沒有介面溝通,當一次的無效溝通花費 10 分鐘,一個月 10 次,計算下來一年花費在無效溝通的成本不容小覷。透過遵守介面,快速達成團隊共識,提升效率,是團隊協作的不二法門。
二、用 Squad Team 體制解決規模成長問題
隨著組織的壯大,時程管理與產品的發佈,在每個成長的階段都面臨等比級數的挑戰。
Pinkoi 團隊是由數個 Squad(小隊)所組成,一個 Squad 會專門負責軟體中某一項功能或是內容,而每個 Squad 會由不同 Function 中的隊友共同組成,可能會包含 PM、工程師、設計師等,公司長期或是持續性的工作目標都會以 Squad 為單位來進行。
另外,當團隊小、App 更新問題不大時,時程自由好控制;但當團隊大、有許多專案與需求要同時進行,每個 Squad 都有各自想更新的時間,容易導致更新時程混亂。且 App 更新的成本比網頁高、過程繁瑣,如何以不打擾使用者、影響使用者體驗為前提,進行 App 更新的時程管理,也是一門大學問。
三、仰賴 Release Train 機制,解決更新時程混亂問題
Pinkoi 導入 Release Train 機制,其核心概念是將「版本更新」跟「專案開發」兩件事分開。
-
Release Train 是什麼 ?
Train 顧名思義,是火車的意思。以 Pinkoi 為例,每個版本釋出時,
等於是一班列車,頻率為每個 Function 每周一都會有一班列車出發。假設有欲更新的 Squad,可依照會更動到的 Function 來選擇要搭上哪一班車。當各個團隊有了共識,在流程的優化上會更具效率。
Pinkoi 將日程固定下來,讓團隊擁有「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的共識,隊友們也更容易跟進與協作:
-
週一早上更新新版
-
週三 Code Freeze (不再 Merge Feature PR)
-
週四開始 QA
-
週五打包正式版
但 Pinkoi 團隊並不滿足於此。而是透過下方「Release Train X 自動化」
更進一步解決手動傳統打包 「耗時、需不斷切換工作狀態、重複沒效率」的問題。
-
Pinkoi 這樣做:Release Train X 自動化
如上述所提到,Pinkoi 將 Release Train 的日程都訂好了,透過設置 Google Calendar,時間點一到,運用 Google Apps Script 去觸發後續 Bitrise 進行打包送審的流程,便能不費力的完成所有工作,不用再花心思在打包,自動化流程。
-
打包正式版之效益:流程 + 自動化 = 效果加倍
原本手動打包一次需 60 分鐘,每個月 4 次,加上額外的溝通成本,透過自動化時間成本直接歸零。只要在時間點上車,便可以省去許多繁瑣的溝通,將更多時間專注在「討論」跟「開發」。透過自動化釋出測試版與打包正式版,總計一年可節省 216 小時。
Pinkoi 四大核心文化:人人都可以是解決問題的領導者
當遇到團隊問題、或是隊友們發現問題時,會一起想出解決方法,在 Pinkoi,這不是只有管理者或是 PM 該做的事,身為 Pinkoist 的一員,隊友們透過以下流程解決問題:發現、溝通討論、提出解法、勇敢實踐。
而上述流程,其實都與 Pinkoi 的四大核心文化環環相扣:
Pinkoi 的四大核心文化
1. Grow Beyond Yesterday ( 發現 ):定期互相分享經驗,學習不同領域知識使自身成長,同時去發現並提出問題。
2. Build Partnerships ( 溝通討論 ):我們是一個 Team,不是一個人;積極的去做換位思考並強化隊友間的溝通。
3. Impact Beyond Your Role ( 提出解法 ):加入的 Pinkoi 人非常多元,要善於發揮自身影響力並適時提出解決問題的計畫,與他人共同協作。
4. Dare to Fail ( 勇敢實踐 ):不怕犯錯,勇敢去執行並追蹤、調整解決方式,如果有成功也可以分享給隊友,降低下次重複遇到相似問題的機會。
在了解到 Pinkoi 團隊的工程生態與協作方式後,論壇的後半場由後端工程師 Liyang Zhang 帶來 Keynote Speech。
後端工程師 Liyang:「你知道工程師也能創造商業價值嗎?」
Liyang 首先向在場技術人才提問,是否常遇到以下的情境:
同事 A:「這個功能對部門很重要,今天可以上嗎?」
工程師 OS:「我該選擇默默努力達成嗎?但這個功能詳細需要修正的內容你沒有跟我說,我該先自己嘗試看看嗎?我手上的東西有點多,優先開發這項可能導致其他功能延後產出,我該跟他說嗎?」
但在 Pinkoi ,隊友們被鼓勵在前期就進一步做更多確認與溝通:
-
你有更詳細的數字嗎? ----Data Driven 的精神
-
為什麼是現在?---- Prioritization 的精神
-
我們是否需要更多的討論?---想好成效測量的問題
Liyang 認為軟體工程師應該把自己定義為「推動商業價值」的角色,跳脫埋頭苦幹的思維。並以「 Server Response Time Optimization (伺服器回應時間優化)」以及「 Localization Shipping Fee (區域性運費計算)」等兩個專案為例,點出 Pinkoi 重視「成效測量」與評估工程專案背後的「商業價值」的精神。
Project 1 : Server Response Time Optimization 回應時間優化
在 Pinkoi 工程師除了寫程式碼,更重視後續的數據追蹤:
-
工程師優化,使伺服器回應時間大幅降低
-
持續監控伺服器的回應時間
-
計算商業價值
優化 30% 的回應時間,能帶來哪些商業價值呢?
除了消費者瀏覽變快,使用者體驗也會大幅提升;根據 Amazon 的研究顯示,這樣的優化預估也會帶來 1.5% 的總銷售額。此時,許多人可能會有疑問,認為 1.5% 不高啊?但假設總銷售額是十億,那 1.5% 的效益可就不同凡響了:
【十億 * 1.5% = 1.5M USD】
除了上述的案例,Liyang 又透過 Localization Shipping Fee 的功能和工程團隊如何產出功能之流程,進一步說明 Pinkoi 「重視商業價值傳遞」的工程文化。
Project 2:什麼是 Localization Shipping Fee ?
起初, Pinkoi 平台在日本各地的運費都是相同的。然而,藉由開發新的計算邏輯,顯示出不同地區的運費,Pinkoi 更精準的計算出運費價格區間,讓消費者透過更合理的運費,去買到好的商品。
許多工程團隊在優化或產出功能時,首先會與 PM 討論,規劃時程與 specs;接著等 UI 設計完成後,前端後端同時動工。一旦發現資料跟畫面有所出入,所有人包含 PM、UI、工程師們,又要回頭改 specs。然而假設過程中不斷發現錯誤,團隊就必須重頭來過,陷入惡性循環 —— 但在 Pinkoi,隊友們會極力避免這樣的情形。
以這個專案來說,在 Pinkoi 我們這樣做:
-
分析現有系統
-
跟 Product Designer 一同與業務團隊討論、理解需求
-
提出專業的建議、解決方案,參與決策
-
上線功能
-
追蹤使用率,衡量商業價值
-
推進商業走向成功
另外「擴充性」也是在討論過程中思考的重點。此功能不只要用在日本,藉由設計擴充性,期望也能將此精準計算運費功能,擴充到美國、東南亞等⋯⋯適用於全球地區;功能上線後,最重要的便是要追蹤使用率,並衡量商業價值。這些步驟使 Pinkoi 開發出的功能,更細心且與眾不同,優化了彼此產出的流程與後續成本。
“Don't Guess. Measure!” (不要用猜的,測量吧!)
這句話是寫在 Pinkoi 辦公室牆上的標語。Liyang 回憶剛剛加入公司時並不以為意,但經由與團隊不斷的優化產出後,發現這不只是口號,而是實踐在辦公室的每一天:
不隨便猜測結果,透過精準測量數據與體現商業價值的精神,共同推進 Pinkoi 的產品與服務。
對 Liyang、甚至對 Pinkoi 所有的工程隊友來說,在 Pinkoi 的「真・責任」是:
-
提出解決方案
-
參與決策
-
衡量商業價值
-
推進商業走向成功
運用如 Superset、Grafana 等工具來協助衡量商業價值與數據,更準確地推進商業走向成功。
加入 Pinkoi, Co-create Future with Pinkoi
透過兩場 Keynote Speech,讓與會者深刻的理解到 Pinkoi「重視商業價值傳遞」與 「數據導向思維」的工程文化。Harry 與 Liyang 的分享除了解密工程團隊的工作流程與精神之外,也展現了 Pinkoist 在這樣的工程文化裡能獲得的職涯成長。
也期望優秀的軟體工程與數位人才加入 Pinkoi,打造更好、更規模化的產品服務,串連全球設計生態系,這也是「Co-create Future with Pinkoi」展現的意涵與期許。
➤ 點此瀏覽所有 Pinkoi 職缺
你可能也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