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變動的職場環境中,如何為自己的職涯建構穩固的基礎,有效打造成功的職涯發展,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Y 世代執行長 Steven Bartlett 憑藉 22 歲之姿創辦社群行銷公司 Social Chain,他所主持的同名 Podcast 節目《The Diary Of A CEO》更是歐洲最受歡迎的商業訪談節目,年僅 32 歲的他在創業十年內迅速取得巨大的職涯成就。
而對於如何打造成功職涯,他也在近年暢銷的《執行長日記》一書中分享了許多經驗與心法,如果你對於職涯感到迷茫,何不問問 Steven Bartlett 的建議?Yourator 編輯團隊挑選了《執行長日記》中四個重要的法則,希望能夠幫助你順利戰勝各種職涯挑戰與難題。
本文目錄:
《執行長日記》法則1:按正確順序裝滿你的桶子
作者認為,成功人士的職涯就像五個裝滿水的桶子,而這些桶子需要按照順序填滿,才能真正穩健發展。他建議讀者在做職涯選擇或追尋夢想前,先評估自己的桶子是否足夠充實,先確保自己具備紮實的基礎,再往更高的目標邁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生的五個桶子
- 你知道什麼(知識)
- 你能做什麼(技能)
- 你認識誰(人脈)
- 你擁有什麼(資源)
- 外界對你的看法(聲望)
許多人在職涯初期會優先選擇高薪工作(資源),而非考量這份工作是否能帶來知識與技能的成長。然而,作者認為,真正的職場價值來自於紮實的知識與技能,當你具備足夠的實力,拓展人脈、累積資源與聲望便會水到渠成。若前兩個桶子尚未填滿,就急於追求更多資源與聲望,往往只是徒勞無功。
《執行長日記》法則19:務必從小處下功夫
在職場上,真正拉開差距的往往不是驚人的天賦,而是對細節的堅持。作者在《執行長日記》中提到,他的 Podcast 節目《The Diary Of A CEO》能夠脫穎而出,正是源於團隊對細節的極致講究。「我們的成功無法歸因於某一個特定的強項,但可以歸功於我們持續不懈地關注細節。」。
在錄製節目前,他們的團隊會收集來賓喜歡的音樂,並作為背景音樂在錄音室播放,也研究訪談時的最佳室溫,甚至在節目公開發表前以 AI 和社群媒體針對節目標題、縮圖和宣傳等進行 AB 測試。
這個法則同樣適用於職涯發展。無論是簡報製作、客戶溝通,還是日常工作的安排,細節的用心能讓你的專業度大幅提升。當你在每一個小環節都下功夫,累積的成果將為你的職涯帶來長遠的影響,讓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執行長日記》法則24:把壓力當作特權
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壓力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但作者認為,壓力將成為你的助力或是壓倒你的稻草,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正如前世界網球球后 Billie Jean King 在連勝期間面對媒體詢問時所說:「壓力是一種特權——只有那些值得擁有它的人才能感受到。」換句話說,當你感受到壓力,代表你正處於值得挑戰的領域,而如何駕馭壓力,將決定你能走多遠。
在職場上,壓力可能來自多方面——緊湊的專案時程、高度競爭的環境、對自我表現的期許,甚至是來自主管或同事的期待。與其抗拒壓力,不如視它為職涯成長的催化劑。那些能在壓力下依然保持冷靜、穩定輸出的人,往往能在關鍵時刻脫穎而出,獲得更好的機會。
而作者也教我們用四個步驟正向面對壓力:
2.分享壓力
3.定義壓力
4.善用壓力
透過實踐這些方法,你能將壓力轉化為推動職涯成長的助力,而非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執行長日記》法則26:價值取決於情境,而非技能
作者認為,個人價值不僅取決於自身擁有的技能與天賦,更關鍵的是如何將專業應用於特定情境,最大化自身價值。他以自身職涯為例,在卸下多個執行長職務後,對生技產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與某家生技公司接觸,他對這家公司深感興趣,希望能夠加入。
沒想到隔天早晨便收到對方發來的 offer,邀請他運用自己最擅長的社群行銷專業,為企業奠定穩固基礎,而這份工作所開出的薪資更是遠超他的預期。
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職涯發展不應侷限於特定產業,而是要善於發掘自身技能在不同領域的價值。即使某項能力在原本的環境中不被重視,換個領域可能就成為關鍵優勢。保持開放心態,擁抱更多可能,才能找到自己的藍海,發揮最大價值。
職涯發展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場不斷探索與成長的旅程。無論是培養專業技能、調適面對壓力的心態,還是開放心態擁抱不同產業的機會,每一步選擇都在塑造你的職業價值。而箇中關鍵在於如何靈活應對變化,善用自身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才能讓每一次轉變都成為前進的助力!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