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品牌校園大使是許多大學生的目標,希望可以為職涯起步做好準備。不過也有人質疑許多企業的校園大使待遇不合理,是企業換取廉價勞動力的手段。為此,本文會來介紹校園大使的薪水模式、本次校園大使薪水爭議的所在,以及分享三種校園大使以外的求職準備。
(本文最後更新時間:2025/03/26)
本文目錄:
校園大使有薪水嗎?校園大使常見的 3 種支薪方式
校園大使是屬於企業編制外的角色,通常採約聘或專案合作性質。企業會從各間大學選拔出一名大使作為校園內的「樁腳」,負責校園宣傳以及大學生相關專案執行。
也因為校園大使是編制外的合作關係,企業也不是以時薪或月薪來計算校園大使的薪資,而是常以下方三種方式給薪:
校園大使薪水(一)補助金與競賽獎金
校園大使計劃常以「分組競賽」的形式來進行。不同學校的校園大使會分組,並完成公司指定的每月任務(如:產出一支短影音、吸引學生報名活動⋯⋯等)。結算成果後,再依名次頒發獎金;這樣的形式可以給校園大使們更強的誘因來追求卓越。
除了獎金外,校園大使也會領到補助金或津貼,來補貼競賽準備期間的勞動(但通常補貼金額遠不及工時)。
校園大使薪水(二)獎學金
競賽模式常出現在外部宣傳類的校園大使,而活動策劃、專案執行等偏內部性質的校園大使,則常以「獎學金」的方式來支付。
這筆「獎學金」會在大使計劃結束後一次性發放,金額通常為數萬元。由於這種校園大使通常為期一年,即使每週工時不長,薪資換算下來還是不太合理。
校園大使薪水(三)不支薪
許多企業對校園大使是不支薪的,而是以經驗累積、職場體驗、履歷健檢、推薦信、專業培訓課程或是 1 on 1 諮詢來作為誘因。此外,企業也可能會提供特色福利如串流平台會籍、漫畫代幣、轉正機會等。
➤ 延伸閱讀:
校園大使薪水爭議:校園大使值得和實習生領一樣薪水嗎?
這次校園大使薪資爭議的起始點,是知名人力資源平台的校園大使計畫。該計畫採用上述的「獎學金」形式,為期一年的計劃給予 3 萬元的獎學金;另一間公司則是以「競賽+補貼」的形式進行,補貼金額僅為每月 300 元。
學生的勞務價值應該怎麼算?
本次爭議也引發了一系列的討論,最大宗的討論是「學生的勞務價值為何?」有些人認為,許多大三大四、應屆畢業生在公司實習也是領基本時薪;那麼推廣性質的校園大使和執行內部勤務的實習生領一樣的薪水,是不太合理的。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學生在社群網路上的價值被大幅低估。在資訊碎片化、分眾化的趨勢下,網路的使用隔閡越來越明顯,甚至只要畢業一兩年,就會發現自己和大學生的思維脫節了。在這個情況下,校園大使所能提供的年輕視角,也應有其價值。
視角轉換:讓校園大使付出更多價值,再支付合理的薪資
簡單來說,校園大使的薪水爭議在於企業抱持著「我不需要他們做太多事,所以也不用給太多錢」的心態來規劃校園大使計畫。當然,對於充滿上進心的同學,他們可能也不太在乎錢,而是希望可以在履歷上多添一筆經驗。
不過換個角度想,企業的心態也意味著他們低估了校園大使能帶來的價值。企業應該要研究如何更有效利用校園大使的學生身份打進學生市場,而非只是拍拍短影片、發文宣傳而已。屆時,相信校園大使也會讓企業覺得他們值得更高的薪水。
➤ 延伸閱讀:大學生求職必備社群平台!為什麼現在就該開始經營你的LinkedIn職涯檔案
校園大使以外,學生可以做的 3 種行銷職涯準備
許多學生應徵校園大使計劃無非是為了提前為職涯鋪路:校園大使身份可以幫他們找到好的實習,好的實習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從悠閒的學生實習開始做好準備。
然而,其實你不一定要加入企業的大使計劃,也可以透過以下管道來啟動自己的行銷專案:
學生求職準備(一)經營自媒體、短影音
如果你未來職涯想要朝行銷方向邁進,可以試著經營自媒體、製作短影音,接觸不同的社群媒體平台。雖然可能無法成為 KOL、名氣難以變現,不過從規劃、執行、檢討的過程,你也可以整理出一套自己的學問與網路敏感度;這些能力可以大大的幫助你找到下一份實習。
學生求職準備(二)撰寫文章、部落格
如果你不擅長拍攝、不喜歡入鏡,那也可以試著從「內容行銷」的角度來切入。在社群媒體取代文字媒體後,部落格等文字渠道又重出江湖了。許多年輕人會透過 Medium、Vocus、Wordpress 等部落格平台來發布自己的內容。在產製這些內容的過程,你也會初步接觸 SEO 的概念。
學生求職準備(三)接案、斜槓
如果你有其他專門的技術,如攝影、剪輯、撰稿、設計、製圖,也可以經營自己的副業。這些接案的經驗雖然不見得和未來工作有直接關係,不過你可以從其中的溝通中磨練談判技巧,或是累積相關作品集。
➤ 延伸閱讀:2025 校園徵才、職涯博覽會活動時間總整理!(附大學生逛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