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追劇、手機網路,生活當中有各種各樣訂閱服務。在訂閱商機大爆發的現在,居然連律師都有訂閱制?
今天很榮幸邀請到律生活法律事務所的兩位律師——楊哲瑋和 Willson,跟我們分享新時代法律人如何透過服務轉型突破重圍,讓律師可以 More than a lawyer (不只是一個律師)。
點此收聽本集 Podcast 內容
✦ 本集精彩 ✦
➤ More than a lawyer?法律人只能當律師跟法官?
➤ 律師也能訂閱?何謂「訂閱律師」?
➤ 找到市場痛點!訂閱律師解決什麼問題?
➤ 打破傳統合夥模式,商業思維營運法律事務所
➤ 律師好友一起創業,合夥協議書先寫好!
➤ 專業人士到商務人士思維轉換,不只懂法條也懂人心
➤ 法律工作者變身老闆——更多感恩的心❤️
More than a lawyer?法律人只能當律師跟法官?
對律師這樣歷史悠久的行業而言,傳統法律系畢業的學生,大部分會選擇進入司法體系,不外乎從事律師、檢察官、法官等工作,但面對律師考試大幅度增額錄取、科技日新月異的現在,各行各業需要的不再是專精某一項技能的「I 型人才」(I-Shaped-Talent),更多需要的是擁有各領域知識,且至少有一項專業的「T 型人才」、「π 型人才」、甚至是「H 型人才」,這樣的思維也衝擊到律師產業,傳統律師不只要斜槓,更要跟上數位時代,讓自己「More than a lawyer」!
➤延伸閱讀:【 職涯選文 】法律系畢業,除了律師還有什麼出路?來自 Lawsnote 首位律師產品經理的建議
律師也能訂閱?何謂「訂閱律師」?
律生活法律事務所創辦人 Willson 律師與楊哲瑋律師,和所有律師一樣,法律系畢業後考上律師,進入大型法律事務所、或企業體制內擔任法務工作,但 Willson 與楊哲瑋律師點出這兩個位置的利弊。
他們說明,在大型法律事務所內工作,雖然薪資優渥、擁有許多各行各業的案源,能夠大量接觸跨領域知識,但缺點是工時非常長,而且會因為外部顧問的身分而較難有機會理解客戶的產品及服務;反觀企業體制內的法務,則因為待在產業中,所以有機會深度了解相關產業知識,但也因為只處理理特定領域的法律問題,因此對喜歡學習新知的某些律師來說,久了可能會漸漸少了新奇及挑戰性。
Willson 與楊哲瑋律師看到了這樣的問題,決定替律師產業開創一條不同的道路,讓所有執業律師有更多選擇,開啟了「訂閱律師」的之路,專門提供法務及事務所工作外的第三種選擇,也可以同時替尚未建置法律團隊的新創公司及中小企業,滿足瑣碎日常的法律問題。
找到市場痛點,達成百分百的訂閱續約率!訂閱律師解決什麼問題?
以企業面來看,訂閱律師能讓他們用人不用養人。企業不需要實際招募一個全職法務,而是改用每月訂閱的方式,用不到一位法務人事每月二分之一的價格,就能請到整個法律團隊,讓公司的人事成本富有彈性且具有可預測性;且相對於常年的法律顧問,訂閱法務不是按時計費,因此訂閱法務提供服務的方式,也不會有任何傳統法律顧問產生按時計費的交易成本,且每次與訂閱律師互動時,可免除計算時數跟結算帳單的流程。
另外,訂閱律師採按月收費的方式,且每個律師來自不同的領域,具有各種各樣的產業知識,能夠協助不同領域的客戶處理法律問題。另外,訂閱律師的角色是擔任企業客戶的 in house legal,因此,訂閱律師在學習產業知識的同時,等同也提升了未來法律諮詢意見的品質,日後若遇到更棘手的法律問題,也有更多產業知識與經驗能處理,這樣的服務模式與企業客戶產生十分良性好的互動和效率。
另外,對律師求職面來看,訂閱律師能夠接觸各種不同產業的中小企業,可以自己選擇有興趣的領域鑽研,擁有如大型法律事務所的不同案源,還能結合 in-house 法務,更深入進到產業中和團隊討論有商業價值的法律建議,讓律師求職者找回「工作自主權」。
也因此,律生活法律事務所這樣的新興服務能夠在傳統律師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與優勢。
➤ 延伸閱讀:「法律語言與程式語言, 我全都要!」法律人自學軟體技術的跨領域職涯-專訪 Lawsnote 軟體工程師 蘇靖中
打破傳統合夥模式,商業思維營運法律事務所
傳統律師事務所都是以合夥的方式經營,而律生活法律事務所不但在商業模式上革新,就連營運方式都有所不同,創辦人 Willson 律師提到:「我們想用一般公司的方式來管理它(律生活法律事務所)。」
律生活法律事務所並非採用一般傳統法律事務所的合夥分潤模式、而是採用公司的經營方式,按照創辦人各自不同的專長,分派 CEO、COO 及 CTO 的角色。除此外,還會讓律師工作專業化,讓擅長接案的律師來接案、擅長辦案的律師來辦案,打破傳統律師業需要自行接案、辦案以及客戶關係管理等一條龍做完一個客戶的窘境,讓每個律師的分工與角色更專業,也能徹底發揮每個人的專業所在,一起打團體戰。
律師好友一起創業,合夥協議書先寫好!
創業前本來就是好友的 Willson 與楊哲瑋律師,兩人不但名字都叫哲瑋,還是同寢室的室友,他們用兄弟稱呼彼此。
身為律師一起創業,兩人比誰都了解合夥協議書的重要性,創業前就先把合夥協議書寫好,賺的錢怎麼拆分寫得清清楚楚。
「如果連還沒賺錢的時候都不敢談怎麼分,那賺了錢之後就更不用談了。」Willson 律師說。
也因此,當事務所陸陸續續接到生意後,他們反而不需要花時間討論如何分潤,而是能專心地好好投入工作當中,完成客戶的任務。
專業人士到商務人士思維轉換,不只懂法條也懂人心
身為專業律師的兩人,認為要從法律專業工作者,跨越到創業家的商務人士,是他們創業路上最大的挑戰,不只要學會察言觀色,在適當的時機說恰當的話,還要適時打開同理心,體察客戶需求與心情,兩人不但要懂法條,更要讀懂人心。
他們也從中發現,過去身為專業工作者的他們,並不是那麼在乎所謂客戶關係維持,但身份轉變後,他們發現拿到案子的成功關鍵並不是在於自己是一個多麼強大、厲害的律師,而是要如何周全、方方面面的照顧好客戶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閱讀:從工程師、律師、到創業者,Lawsnote 創辦人 郭榮彥 Barry 的跨界職涯
法律工作者變身老闆——更多感恩的心❤️
「當創業家之後有一個心態是以前比較沒有的,就是感恩的心。」Willson 律師感性的說。
全台一萬多個律師中,如何能被看見,被客戶喜愛和信賴,甚至成功拿到案子,楊律師也認為他們何德何能?真的就是感謝有幸能被客戶信任。
成為創業家之後,他們看的不再只是一個案子,而是如何跟客戶有更緊密合作的機會?當有越來越多不同產業的客戶來臨,他們能和客戶的服務結合,從甲乙方變成合作夥伴,產生 1+1 大於 2 的一條龍式服務,提供產品服務給更多不同的人,製造客戶與自己的雙贏,也讓創業人脈不斷擴散出去,形成一個正向的迴圈,這是他們能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裡存活下來的祕訣。
🙌🏼來這裡看更多律生活法律事務所相關職缺。
⭐️ 喜歡這集節目也歡迎到《職涯履行家》Apple Podcast 底下留言 + 5 星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