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banner
QUID 美商網基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撰文者/Annie Cheng / by Judy Chan

2022-06-29 Views: 14240

我在NetBase Quid實習的日子 - 如果一堂必修課的收穫用 3 學分來衡量,這一年實習大概值 24 學分吧!

如果一堂必修課的收穫用 3 學分來衡量,這一年實習大概值 24 學分吧。

我與公司 Logo 的合照

在 Netbase Quid 擔任 Data Engineer Intern 的一年即將結束,這篇文章除了為自己紀錄這段特別的旅程,也希望這些經驗能夠幫助到學弟妹!

申請動機

大三時參加政大徵才月路過 Netbase Quid 的攤位,其實當初對這間公司很陌生,聽了簡介、詢問實習機會後決定馬上回宿舍投履歷,經過 offsite pretest 和 onsite 面試後順利拿到 offer,而下列是我選擇這份實習的心動 points:

  • 貼近生活的科技外商

公司主要產品為商業決策工具,分析各大社群媒體和網路上的多元資訊,幫助客戶檢視經營成效、消費者評價等,除了自己是社群媒體的重度使用者外,data-driven 的工作內容給我一種沒有標準答案、求新求變的感覺。

再經過資訊種子一年的洗禮後(偷打廣告),身為職場菜鳥的我認為能夠熟悉整個公司的運作、清楚各部門角色,比進入名聲響亮、卻只能聽命行事的大企業重要,而 RD 為主的台北辦公室組織透明,跨部門的合作和交流是例行公事,擁有這些多元的經驗才能替自己合適的定位,即使只是生產鏈上運轉的小機械,我也想知道我的產出會帶來什麼改變。

  • 與所學做連結

我投的職位是屬於 BI (Business Intelligence) team 的 Data Engineer Intern,一方面想驗證資管系累積的商學知識,另一方面想填補課堂所學和實作上的落差,用更「職場」的視角去解決問題,也累積實戰經驗值。

  • 樂於分享的同事

這一點是在我還沒 on board 前就有的體會,當初面試總共過了三位面試官(分別是 team manager 和兩位 engineer),不論是介紹公司現況、入職後需要負責的專案,或是討論 pretest 答題邏輯、現場解程式題時,他們會詢問且聆聽我的想法並給予回饋,讓整個面試少了些嚴肅的壓迫感,也給我說出更好答案的機會。

結束後 HR 還有詢問我面試流程需要改善的地方,記得當初面試了不只一間公司,她也大方的分享許多客觀、專業的經驗讓我做抉擇,整體來說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字,暖!

  • 工作彈性高、賺錢

如題,連實習生都可以自由選擇 WFH,務實一點來說,時薪 NT$230~260 比常常被當實習起薪的最低基本工資高非常多,做起事來特別有精神(?

工作內容

這一年的任務主要可分成以下三大類:

  • Business Intelligence

協助 Business Analyst 進行公司內部資料的處理,在這期間我碰過了許多資料視覺化的工具(如 Splunk, Looker)或是一些 OSS 的服務(如 AWS S3)
,也是第一次嘗試用 shell script 落實流程自動化,不單純只是用 SQL 下 Query 後拉拉報表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 BA team 在美國這件事對我來說好壞參半,優點是多了很多參與全英文會議的機會,以及更熟悉 analyst 看事情的角度;缺點則是得到回饋的速度無法像在台北辦公室那麼即時,就可能因需求改變造成資訊落差,或者在非我上班日的時間收到回覆,變成要麻煩我 mentor 代打處理,確保彼此 on the same page 真的很重要。

  • Data Engineering

最大的收穫是參與一個改善現有 workflow 的專案,除了以 yaml 文件定義的 DSL 來執行多個步驟的 pipeline,在開發過程中會運用 Docker, Kubernetes 等容器化技術,同時也會接觸到如 Jenkins 的 CI/CD 工具,需要更頻繁的向 DevOps 請求支援。

這裡的 task 對我來說最有挑戰性,雖然仍有些事情我沒有嘗試(ex: testing, log 處理等),但因在學校遇到的資料頂多來自單一個 DB,這也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完整的 ETL Framework,才知道大量數據下的資料架構設計、平行處理、維護和除錯都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每個步驟缺一不可。

  • Applied Data Science

ADS 是 DE team 的另一項業務,跟機器學習的關聯不大,做處理的資料來源十分多元,除了公司內部 data、客戶的 data,也有可能需要藉由一些第三方服務的 APIs 去拿資料,最後再依指定格式匯出給 Customer Success Team。

這是個熟悉 Dataframe 操作、JSON 格式資料處理的好機會,有好幾次參考同事的 sample code 都會好好檢視自己寫的程式夠不夠 Pythonic

公司文化

即使多數人選擇 WFH,與同事交流、學習的機會也沒有因此打折。

  • Mentor & Team Work

這一年裡,幾乎每週會和 Mentor 定期回報進度,在卡關時提供指引、需要跨部門合作時幫忙牽線,在實作中會先聽我的想法再提出更好的建議,對話的方式比較像是「你覺得可以怎麼做」而不是「你該怎麼做」。

除了 Mentor 之外,其實你也可以請教任何人(仔細想想 DE 的大家都被我煩過一輪了🥸),每個不同任務都會有相對擅長或擁有類似經驗的同事,彼此都很樂意分享和討論,不藏私的團隊氛圍使得成品能夠持續的優化。

在餐桌討論還可以順手拿飲料,很棒ㄅ

說到 AI team,我們週間有許多分組進行的 regular sync,例如 DE/NLP/CV 等等,都可以自由旁聽他組的會議。另外,也有一些由跨 team 成員組成的特殊組織,像是精進團隊開發效率的 Tech Council 以及交流各自實驗結果的 Research Council。

而每週的 team weekly 類似一個小型的成發,大家除了會報告自己的成果,有時同事也會分享新上手的開發工具或套件,教學相長間是個偷點技能樹的大好機會!

  • Think like a Startup

以成立的歷史來看,要把 Netbase Quid 歸類成新創可能有點牽強,但團隊的運作和想法都散發著一種新創氣質。我在執行某個專案時,mentor 鼓勵我用 MVP (最小可行性產品)的思維模式去產出,希望快速嘗試得到使用者反饋之後,再迭代升級產品,強調「不斷的從每個 Use Case 學習」而非「費時打造一個無懈可擊卻從未落地的功能」。

此外,DE team 採用 Scrum 進行專案管理,在每一次的 sprint 結束後會透過以下三個問題:

What went well?
What could be done better?
What action can we take to improve our process?

去回顧成果、可以再改進的地方,或是對其他同事表達感謝,很喜歡這種不刻意營造卻充滿善意的循環。

  • Study Group & Sharing

在公司有非常多不同主題的讀書會可以參加(ex: System Design, K8S, Testing, etc.),形式主要是共讀一本書或是一起上一堂線上課程,例如 AI team 的大家剛讀完 High Performance Spark,雖然內容對分散式運算的初學者如我有點吃力,但讀著書上艱深理論的同時,常常有身懷絕技的同事跳出來辦 workshop 實作給大家看,是個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

Sharing 則是不定期舉辦的,任何 tech-related 的個人收穫都可以分享,上次就有同事介紹一個 functional 程式語言 — Haskell,並帶著大家練習解題目;甚至連我都有老王賣瓜的分享自己的畢業專題,本來以為像區塊鏈、智能合約這類金融科技的東西和公司的關聯性不高,結果發現大家根本都超~懂,甚至還意外釣出買幣高手(?

  • Happy Hour & Team Building

每位員工一年有三天的 Happy Hour 假(實習生也有!),只要是同事間揪團就可以在上班時間出去玩,花費也會從個人的預算扣。team building 則是每幾月就會有的部門活動,這些福利除了凝聚團隊向心力之外,更讓我藉機認識許多平常工作上較少接觸到的同事。回想這一年參與過不少活動,感謝公司為我增加了許多在台北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

特別選了足撞球和手作烘培,表示大家動靜皆宜的意思。

我們大多時候會去玩桌遊,也曾經趴在地上打高爾夫球 🤣

Netbase Quid 教會我的三件事

細數收穫的話會太冗長和細碎,所以我歸納出了最有感的三點:

1. 讀萬卷書,不如解張 ticket

沒有什麼比 hands-on 更快的成長途徑了,過去在校園的我打程式只在乎是否符合正確答案,而職場上考量的除了架構易讀性、可維護性、可寫性外,甚至還有執行效率等等,每一次發 Pull Request 時我都會重複咀嚼同事們的 code reivews,思考這些做法上的差異,畢竟就連資料結構、套件的選擇都是一大學問。開發完成後,如何將成果撰寫成言簡意賅的技術文件、使用說明,這些訓練都是書本上得不到的。

挑戰不同的 task 不僅能訓練自學力與 trouble-shooting 的能力,在提升自己知識含量的同時,也會慢慢體會到讓自己特別有熱忱的事物,相信這些實習間累積的多元經驗,都可能成為日後職涯選擇的依據。

2. 當個優秀工程師如逆水行舟

軟體發展瞬息萬變,跟著技術迭代的速度學習是不可或缺的,我從團隊協作開發中感受到大家的實驗精神,在快速熟悉新的技術/工具之後,再去權衡不同情境下該選用的最佳解。舉例來說,有次我在嘗試打包 Python 套件到公司內部 PyPI 時,多數人的經驗是使用 Pipenv 管理,有同事推薦一個能夠改善 lock 過慢等問題的替代工具 — Poetry,結果大家一試成主顧,也考慮在日後的專案都套用這個做法。

想說的是,成為傑出的工程師不是會寫程式就能勝任,要保持變通的彈性、樂於吸收新知,而這一切的根本就是要有良好扎實的基礎,受啟發的我目前也正在補足自己較缺乏的底層知識技能。

3. 機會是留給敢開口的人

在這裡得到許多義不容辭的幫助,其實一開始我對於「提問」是有恐懼的,害怕打擾到正在忙碌的人,更擔心被貼上能力差的標籤,想盡辦法希望可以憑己之力去克服,但有時那些瓶頸也是別人曾踩過的坑,稍微被提點便能讓事情進展更順利,所以悶著不說絕非明智之舉。

「有問題都可以問我」

這是在這裡實習最常聽到的話,主動帶著思考的結果提問,除了可以在錯誤中學習、節省走冤枉路的時間之外,通常在「有技巧的請教」後都會有意外的收穫,因為團隊裡的每個人都像一作寶山,不趁機學點什麼就太浪費了!
其實每次看同事分享螢幕時行雲流水的 demo,都覺得像在看場 live coding show,還能趁機學到一些增加生產效率的小撇步(tmux 就是偷看同事 terminal 學到的),總之受益良多啦。

公司為每位員工客製的 Lego 人偶,背後還印有 on board 日期,超可愛⋯⋯

總結

以上是我第一份實習的故事,有過面對挫折的欲振乏力,也有過突破難關的欣然自得,精進自己的路還很長遠,但這一年不論是在 hard skill 奠定的核心基礎或是在 soft skill 培養的處事思維,都滿足了我當初找實習的初衷,感謝 Netbase Quid 為我的大四生活寫下特別的彩頁。

Let your joy be in the journey, not in some distant goal. — Tim Cook

這趟旅程,推薦給同樣想不斷精進自己的你,謝謝收看 !

快來認識 QUID 美商網基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QUID 美商網基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關於Quid(NetBase美商網基品牌) 總部位於矽谷,Quid是一家快速成長且充滿創業精神的公司。在全球社群媒體分析平台上,我們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達到30%以上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