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近期搜尋紀錄
在成立「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之前 2000年,環境議題已經歷時多年倡議,網路的傳播力量則開始萌芽。在這資訊即將爆炸的時間點,「環境資訊網絡電子報」創刊,希...
台灣 新北市
新店區民權路48號3樓
60 人
社會企業 環保行動
2000年,環境議題已經歷時多年倡議,網路的傳播力量則開始萌芽。在這資訊即將爆炸的時間點,「環境資訊網絡電子報」創刊,希望以報導和轉譯國內外的環境資訊,喚起大眾關心周遭環境,並透過思考引發關懷行動。
累積愈多的知識,我們共同做出的行動,就有愈多的倚靠
22年來我們以「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為名,除了環境新聞,也開始積極投入棲地守護與環境友善行動。從山林到海洋、從推動修法到環保生活,都有我們的行動。
從最初的3人創刊,到如今已有60人團隊,一起實踐守護環境的理念。
我們參考了英國國民信託、日本龍貓森林的模式,以簽訂信託契約的方式,在2014年接手了全國第一個環境公益信託案例,「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這座位於新竹芎林的淺山森林,受到原地主(信託委託人)、協會與政府監管的信託契約保護著,從廢棄的果園,如今已演替為淺山次生林的樣貌。
這片林地是穿山甲、食蟹獴以及無數森林生物的家。而這些生命,也會一起參與,改造這片森林,吸引更多的生命入住其中。
只是多年過去了 「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依然是少數的環境公益信託案例
這當中有許多不同程度的困難,但其中一項原因,是由於種種法規限制。
因此,為了擴大民間保育能量,推動更多、更大規模的環境公益信託,我們決定轉型為「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2022年7月27日我們正式對外公開並啟動公眾募款計畫,短短兩個月即有1256人,在9月29日當天,2千萬的基金募集達標了。
具有農業法人資格,守護的力量更廣更大
由於基金會具有農業法人資格,我們才可以在既有法規條件下,以公益信託的模式,守護私人農耕地。而這些位於平地到淺山的農耕地,正是最容易受到開發威脅,最需要積極保護的區域。我們的願景,是向英國國民信託組織看齊,並促使全台3%面積的土地成為民間保育地。
轉型基金會後,不只推動環境信託,我們也會繼續擴大經營既有的獨立環境媒體,「環境資訊中心」,力求讓國內外各種環境議題被大眾看見;也會持續多年來的倡議、研究與調查,像是珊瑚礁體檢、海岸守護及減廢議題等。
這一切能夠實現,有賴於23年來投入的工作人員、會員與捐款人,有賴於基金會籌備基金的捐款人。以下,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2023年度報告,也是「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起點。
2024年,我們轉型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擴大我們的實踐行動。
兼顧當代及後世福祉,推廣及發展自然保育,傳播環境資訊,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關於權益】
【綠色增能】
【辦公室】
【還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