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的人資小酒館,Yourator 邀請到鮮乳坊的人資長 Dan 與訓練總監 Eddy,和大家分享鮮乳坊從草創時期一路成長至今的過程中,在組織管理所面臨的理想與現實、團隊文化的建立、員工訓練及導入 OKR 上累積的心得。快來看看 Yourator 整理的當日活動精華紀錄!
同事如家人? 那些組織管理的理想與現實
鮮乳坊的人資長 Dan 分享,當初進入鮮乳坊時,發現這個團隊「很缺乏勞動觀念」,幾乎每個人都是天天燃燒生命加班,對於勞動責任與權利也沒有明確規定。於是 Dan 成為鮮乳坊人資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決定導入績效管理制度,卻也因此引起公司一陣騷動。
Dan 說:「我曾經有次和阿嘉(鮮乳坊創辦人)吵架,他希望員工們彼此之間就像家人,但現實就是你不會把家人開除,不會去衡量家人的成效。」透過各類書籍、參考其他團隊組織管理的 case study,Dan 和創辦人在不斷的對話中,逐漸找出最適合鮮乳坊的管理模式,在穩定的組織管理架構之下,仍能保有如同家人般的溫暖的工作氛圍。
善意之上的人際關係 打造與眾不同的「好人團隊」
現在擔任鮮乳坊人資總監的 Eddy,在公司進行組織擴編時加入團隊,經歷了團隊從 30 人到 50 人的成長階段。Eddy 認為團隊文化的定型,其實和創辦人,及最早期的一批團隊成員息息相關。
鮮乳坊將自己的團隊文化命名為「好人團隊」,對鮮乳坊的團隊成員們而言,幾乎所有事都是價值導向而非利益導向——比起能夠獲得多少利益,創造多少價值才是大家所重視的。
Eddy 提到,鮮乳坊團隊由許多不同類型的人組成,有人關心人權、有人在意社會議題。鮮乳坊也曾經調查過成員們對工作的想像。其中回答比例最高的答案是「對社會有所貢獻」、「工作內容有趣」,也印證了所謂好人團隊的企業 DNA,是由鮮乳坊的每位夥伴共同擁有、堆砌出來的。
層層把關的招募流程 尋找真正適合團隊文化的人
Dan 表示,現在的鮮乳坊招募重點不在數量,而在是否能找到符合團隊文化,能夠與團隊共同成長的人才。然而作為新創公司,不斷變動的工作內容,以及經常調整的策略目標也增加了招募的難度,因此,比起能做、該做什麼事,鮮乳坊在招募流程上更重視求職者「是怎麼樣的人」。
從收到履歷後,求職者在鮮乳坊需要經過電訪、三輪面試等諸多流程,從確認期待、了解過去經驗、專業能力,更邀請用人團隊成員一起參與面試,評估求職者是否適合加入團隊,光面試一位求職者就要花上近一個月的時間。雖然在團隊急缺人手的情況下,做為人資會承受不少的壓力,但 Dan 認為,對於「找正確的人」還是要有所堅持。
在最後面試時, Dan 會再次和求職者確認前面談到的工作內容或條件,確保雙方資訊公開透明;同時也在面試就告知上下班、休假制度等勞工權益。這其實就是鮮乳坊招募最重要的秘訣——在招募過程中創造一個有「安全感、信任感」的空間,讓求職者能夠保持好奇心迎接每一場面試。
從四大角度分析 為團隊量身打造最適合培訓課程
在創立初期,為了在市場上生存下來,鮮乳坊的團隊成員們總是「球來就打」,只要覺得有幫助的事就做,同時也鼓勵跨部門互相支援的工作文化。但 Eddy 同時也和大家分享,在團隊創立初期,建議還是讓各部門各司其職,盡量避免培養跨部門支援的文化,容易讓人迷失自己的職能定位,反而可能影響工作表現。
在團隊邁向 50 人的路上,負責教育訓練的 Eddy 則分享了他在規劃課程時,從四大角度來分析團隊成員的學習情境,進而量身打造最適合鮮乳坊的培訓課程。分別是:
-
學習習慣:團隊成員習慣邊做邊學?或是先學習後應用?
-
課程喜好:團隊成員偏好實作的工作坊?或是理論為主的講座課程?
-
講師風格:高度專業能力的講師?或是溫暖的心靈雞湯?
-
參與程度:團隊成員對課程的參與度如何?是否願意動手實作?
而除了依據上述四個角度規劃合適的培訓課程外,同時也要思考如何讓大家在工具學習後能夠實際導入團隊、應用在工作上,Eddy 也建議可以把觀察到存在的組織問題一起帶進工作坊,透過共同學習的過程,找出團隊共識與解決方法。
組織改革之路——在好人團隊中導入 OKR 管理績效
最後,Dan 和 Eddy 談到了鮮乳坊導入 OKR 的過程,團隊內部在討論初期就碰到了許多問題,從鮮乳坊的品牌定位,到要做垂直還是水平整合等,有著各式各樣分歧的意見。 Eddy 說:「遇到問題卡住的時候,最終還是要回到定義,重新聚焦討論方向。」最後,鮮乳坊在充分收集了團隊成員們的心情與想法,經由最初數人的創始團隊討論,提出了鮮乳坊的 OKR:結合公司願景、使命、目標與核心價值,分別對應到 O、KR、具體行動及處事行為準則。
Dan 提到:「自從公司導入 OKR 後,大家開始可以深入討論彼此的職責分工、在意做決定是否有憑有據。OKR 的制度也讓大家會開始去思考,工作中最重要的事到底是哪些,同時也願意面對、回顧過去所做的事,為了能夠做出更好的 KR。」